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以数据为剑,破地层之谜,铸油海辉煌——记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副总师李琛

2024-09-05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郭雪梅 通讯员 杨梅
  “琛哥,我先走了。”
  “好的,明天见。”
  抬起头,李琛疲倦的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她目送办公室的同事离开时,已经是晚上12时了。
  “研究所的工作责任大任务重,虽然希望大家保持日常工作效率和节奏,但是遇到紧急的工作只能加班加点,甚至连轴转。”李琛说,“现场产量要紧,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心得系着现场。科研工作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来不得半点马虎,方案设计必须考虑得细致全面,这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职责。”
  李琛今年39岁,是一名在生产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现任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副总师。
  多年来,她深耕老区产能建设、综合治理、提高采收率及油藏描述等工作,是准东采油厂增储上产、提质增效的“排头兵”。
  明明是外表纤瘦高挑的淑女,怎么会有反差如此鲜明的外号——“琛哥”?
  同事们说,是因为她在工作中有一股敢闯敢拼敢于担当的“狠”劲儿。
  凭借这股劲儿,她带着同事用了大半年时间,在新疆油田公司首创油田级别储量复算新模式。

李琛(左二)和团队成员一起鼓劲加油。(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凭借这股劲儿,她编制的《沙102井区石油探明储量复算报告》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储量复算的模版。
  凭借这股劲儿,她先后负责及参与集团公司、新疆油田公司项目20余项,成功将中国石油优秀储量报告二等奖、自治区石油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新疆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油田公司地质动态分析二等奖等11项荣誉揽入怀中……其中,他们获得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21年职业技能竞赛西部企业联赛地质动态分析油藏组团队项目金奖,是新疆油田公司参加此类比赛获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耐住寂寞

  油藏描述工作是基于油藏构造特征、储层展布规律等静态层面的基础研究,从事这项工作每天要接触海量的数据和专业软件,枯燥乏味又很难出成果,愿意主动承担这项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但油藏描述工作就像是给地层进行体检,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却不小。只要检查做得够详细、得出的数据够准确,就能将数据绘成一幅“地图”,帮助顺利找到石油。
  2012年,刚工作没几年的李琛被抽调从事油藏描述研究。因为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已调离,建模软件也是初次使用,这让李琛这个从未接触过油藏描述的“小白”手足无措,她只能硬着头皮从零学起。
  可是从“零”到“一”这个过程,却是困难重重。
  她翻阅彩南油田每个区块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逐一导入软件中,中途遇到问题就及时上网查找资料……就这样,李琛独自一人深陷在各种数据的海洋里,一筹莫展。
  可当她忙活了两三个月,拿着成果兴奋地去给方案研究人员展示时,得到的却是当头一棒:“你做的结果怎么和我们认识的不一样?”
  “那段时间真的挺崩溃的!感觉大家都在为上产忙碌,而我却像个局外人。一边是苦苦摸索的艰辛,一边是不被认可的现状,我开始怀疑自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寂寞。”李琛回忆说。

苦练内功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么才能让建立的模型和真实的油藏完全贴合?
  经过反复思考,李琛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底层逻辑出了问题,所有建模的基础应该是基于最真实的油藏特性。只有自己真正将地层所有真实的情况搞清楚了再去建模,才能得到更接近实际的结论。
  于是,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开始了,从整个彩南油田到每个区块到每一口单井,李琛将每个数据摸排了个遍,做到烂熟于心。
  至于软件使用中的问题,李琛紧紧抓住每一次培训的机会,不断找老师求教,慢慢熟练掌握了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
  后来,在比赛中,她发现准东油田开发方案室的刘艳红师傅对这个软件很熟悉,于是她经常上门请教。
  “刘姐,我想问问这个数据怎么就导入不进去啊?”
  “你先输出这个关键字再写到初始文件里,导出报错文件看看是什么问题……”刘艳红给她讲完,还时常摸摸她已经怀孕好几个月的肚子,嘱咐道:“别太累,上下楼可要当心呀。”
  就这样,一步一步摸索、一点一点琢磨,李琛逐渐掌握了油藏描述工作技巧,成为当时彩南油田方案室里唯一精通油藏描述的技术人员。这一干就是5年。
  李琛说,那5年里,虽然她很寂寞,但收获非常大,她全面了解了当时的彩南油田的每个区块甚至是每口井的所有数据,这为她后来能做好方案打牢了基础。
  “也正是那5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搞科研要时时刻刻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别把脑袋放在别人的胳膊上’,要自己扎扎实实把数据从最源头搞清楚,才能接近真相。”李琛说。

焦头烂额

  “不合格!你们下次再做成这样,下个月就别上会了。”
  汇报后,听到上级部门领导下的“最后通牒”,李琛心里像燃起了一把火。
  可刚走出领导办公室的大门,她的手机又响了。
  “琛哥,BHW2007水平井又出问题了,该怎么办?”电话那头,现场跟踪水平井轨迹的小伙伴带来的“噩耗”雪上加霜。
  “先打上一根钻杆,看看显示有无变化。”挂了电话,李琛坐上车急匆匆地往回赶。
  回到办公室,她通过对比邻井资料,讨论制定措施和下步对策,直到现场钻进恢复正常才回家。

李琛紧跟现场实际做方案设计。(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2019年是李琛工作以来最忙的一年。那一年,她任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专题室副主任。
  同年8月,页岩油项目组成立并抽调了专题室几乎所有骨干人员,只剩下6名人员承担原先12个人的工作。
  人员少、工作强度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专题室又接到了一个重磅工作——承接火烧山储量复算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火烧山油田因北部卡山保护区退出,需要对除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开展储量复算。
  储量复算就像是对老房子进行重新装修,不但要对房子的整体结构、内部空间、基础设施等情况了如指掌,还要就为什么装修、怎样装修进行合理解释。
  “当中使用的每一个数据都要足够精准且要有依据。”李琛说。
  干过储量复算的人都知道,这项工作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必须一步一步按固定步骤完成,加上其汇报的结构、格式,甚至对使用的每条线的颜色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想要做好非常不易。
  一边是刚刚接手但没有任何经验的储量复算,另一边是频繁出现问题还要持续跟踪的水平井轨迹,李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涅槃重生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残酷。很快,李琛当初那刚接到任务时的兴奋和期待感就消失了。
  即便李琛和小伙伴拼尽全力,可每次去上级部门汇报时都被无情否定,汇报材料一次次被“打”回来。
  调整思路、重新来过,从原点再出发。
  李琛憋着当年搞油藏描述的那股劲头,把火烧山油田地层的各项数据全部重新摸排了一遍,尤其不放过那些异常数据,确保每一个核算出来的结果有出处、有依据,经得起推敲。
  与此同时,她把复算的汇报内容推倒重做,理清地下每一层油藏的联系,按照要求制作好每一张表格,调整好每个图形,并清晰地展示出来……
  就这样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一张图、一个色块,甚至是一条线,细细打磨、反复修改。最终,大半年后,李琛再次的汇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2020年,她上报的火烧山油田储量复算在新疆油田公司首创油田级别复算新模式,加快了油田公司级别储量报告备案登记工作。
  她编制的沙102井区石油探明储量复算报告获中国石油优秀储量报告二等奖,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储量复算的模板,在整个中石油系统推广。
  同年,她带领团队攻克了特低渗裂缝型砂岩油藏动用难题,通过精细摸排火烧山油田百余口井补层潜力,编制完成了《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油藏立体调整方案》,受到新疆油田公司开发首席专家的高度赞誉。
  在这个方案中,她通过部署新钻井78口,实现新建产能超37万吨,让开发了近四十年的火烧山油田重新焕发活力。
  “我重新认识了火烧山油田,火烧山油田也加速成就了我。是它教会我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干科研工作,也是它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魅力。未来,我将用严谨的态度持续认识油藏,为准东采油厂重上百万吨目标贡献力量。”李琛说。
  编后: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李琛以她独特的韧劲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9岁的她,不仅是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的副总师,更是很多同事心中的榜样。
  从外表上看,李琛或许只是众多淑女中的一员,但“琛哥”这个称号却是对她工作态度的最佳诠释。在同事们的眼中,她是一位敢于挑战、勇于担当的战士,用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在科技领域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多年来,李琛深耕油田,致力于老区产能建设、综合治理、提高采收率及油藏描述等工作,她的工作生活与准东采油厂的增储上产、提质增效紧密相连。她不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创新模式,为石油行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李琛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油藏描述这项枯燥乏味、难以出成果的工作中,她曾经历过孤独与寂寞,面对过质疑与否定。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耐住寂寞,苦练内功。她深入钻研每一个数据,熟悉每一个区块,掌握每一个软件,用扎实的功底和不懈的努力,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
  最终,李琛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汗水,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认可,也收获了多项荣誉和奖项。但对她而言,这些荣誉只是过眼云烟,她更看重的是那份对科技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李琛的故事,是每一个在科技领域默默奋斗者的缩影。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初心、坚定信念、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够在科技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唐艺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