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报记者 周芳 徐志远 通讯员 李小娅 11月14日凌晨2时,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所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迎来了今年立冬后的第一场雪,气温骤降至零下10℃。 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新疆油田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处理站内,运维四班采气工杨华林和田武套上棉衣,戴上安全帽,背上巡检工具,拿上参数记录本,开始了他们当晚夜班的第二次巡检。
11月13日23时,一只沙漠狐狸跟随采气工巡检。这份意外的陪伴让夜巡变得更加有趣和温馨。(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漫天的飞雪在不少人眼中或许是浪漫的代名词,但对杨华林和田武而言,是已经吹响的催征号角。 “今晚得多巡一次” 走出处理站,杨华林不禁打了个寒战。他紧了紧衣领,扭头对田武说:“厂里通知明天有大风,结果沙漠腹地今晚就下雪降温了,为防止发生冻堵,咱们今晚得多巡一次。” 夜巡,是为了保障夜里的产气量。一般情况下,运维四班的夜巡是从前一天23时起,每隔4个小时巡检一次,路线超过70公里。特殊天气下,他们会增加一次夜巡,对重点井加大排查力度。 “嗯。走,上车!咱们先去滴西325井、滴西178井、滴西179井看看,这几口井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总‘撂挑子’。”田武一边开车门一边回应说。 今年52岁的杨华林和56岁的田武在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从事巡井工作已16年,每天悉心照料着该气田的气井。 “不知道今年冬天还会不会遇到极寒天气了。”一上车,田武就打开了话匣子。一到冬季,只要遇到降雪天气,他们的心就会悬起来,如果再遇到大幅降温,他们的心都得提到嗓子眼。 气田所在地冬季气温经常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设备和管线极易发生冻堵。为此,该作业区采取“冬病夏治”措施,从夏季就开始为气井安全“越冬”做足准备。 “从五月份开始,我们就要对所有管线进行检查,并及时整改隐患问题。”杨华林说,“但即使把所有冬防保温工作都做实、做细、做到位,只要有风雪预警、降温预警,我们还就要担心气井会不会发生冻堵、需不需要调产。” “可千万别冻了” 同杨华林一样,每到大幅降温时,田武都要为自己属地的井“祈祷”:别有异常,可别冻了。
11月14日凌晨3时,巡检工杨华林和田武在滴西121集气站协作调整压力。(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今天这个温度还不算低,最冷的时候就是春节前后,最容易发生冻堵。”田武回忆道,去年春节前一晚,滴西178井半夜出现冻堵,他和同事驱车赶到后,检查了一遍井口流程,发现该井生产压差增大,由于节流和低温,已逐渐形成冻堵。他们立即分头行动进行解堵作业,一干就是3个小时,身上的棉衣被寒风刮透,棉工鞋被冻得硬邦邦,踏在雪上“吱吱”作响。 “那天晚上,完成滴西178井解堵作业后,我们帽子、围脖、睫毛、眉毛上全是冰霜,身体也被冻透了。”田武说。 说话间,车已经到达滴西325井。下车后,杨华林径直走向气井,在井口管线前单腿蹲下,借着车灯和手电筒的微光,低头认真读取着压力、温度等数据。在检查完电加热炉内的数据参数后,他及时和中控室进行数据核对。 田武拿着手电筒,停下脚步,俯身趴到裹着厚厚“棉衣”的管道上仔细倾听,根据气流声音判断设备是否有异常。 随后,他们又驱车30公里,赶往滴西178井、滴西179井。 “一切正常!”杨华林从嘴里呵出一团白气,搓了搓被冻得通红的双手说,“走,再去集气站看看。” 夜越来越深,杨华林和田武的夜巡还未结束。 月光下,无垠的沙漠被黑夜笼罩着,行驶中,只见巡检车的两束灯光随着道路的崎岖如”音符“般跳动,仿佛在吟唱着采气人的保供之歌。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张琳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