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那些人,那些事》前言

2024-12-17  

2012年5月16日

  我国已经进入文化建设时代。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这一时代的到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这三十多年,在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中,经济建设是无可置疑的主旋律。在这三十多年中,尽管也有过曲折与论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国家的经济总量一路赶超,我国迅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强烈震憾,那些昔日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富国,在纷纷陷入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泥潭后,都把满含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中国。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中国人民的勤劳坚忍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我们有理由为之感到骄傲!

  但是,一个国家也罢,一座城市也罢,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与人六大要素构成的综合有机整体。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真正进步,需要这六大要素全面发展,需要这六条腿都向前迈进。如果只有经济这条腿往前跨了一大步而其他五条腿原地不动,或者说经济这条腿跨出的距离远远大于其他五条腿跨出的距离,最终的结果要么是肢体撕离,要么迈得最远的那条腿被拉回来将就其他五条腿。一句话,单靠经济的突飞猛进,短期可以,长期不行。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其他进步,我们只是认为经济突飞猛进到今天这个地步,到了该重视其他五大要素的协调发展的时候了。

  同样,我们说,我国已经进入文化建设时代,也不是认为从此应该轻视经济的发展。我们只是认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必须重视文化等其他要素的建设;如果再一味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经济建设为唯一或绝对的第一,那么,缺少文化含量的经济,缺少相应的政治、社会、环境和人与之匹配的经济,必将走向衰落。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不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而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需求。

  文化建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

  有的人认为,知识就是文化,学历就是文化。可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发财的很多是没上过学的,文化有什么用呢?

  有的人认为,文化就是唱歌、跳舞、吹吹打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它的作用不过就是扯起一个场子,烘托一下气氛,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有的人认为,文化就是一些高雅的装饰品,比如广场上的一件雕塑,比如客厅里的一幅字画。有了这个东西,就表明这座城市、这户人家有文化。可是,没有这件雕塑,并不一定影响这个广场的宽广、气派;没有这件字画,也不一定影响这间客厅的轩敞、舒适。那么,文化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要说它有用,那不过是口红的作用,让苍白的嘴唇有一点血色;那不过是香水的作用,让熏人的汗味少一点刺激。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综合国为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血脉,精神家园、重要源泉、重要支撑,口红与香水能当得起这样的重任吗?

  尽管可能有不少人知道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重要性的那些词句,但是,他们真正知道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吗?他们真正认同这种强调吗?

  不搞清楚什么是文化,就不可能真正认识文化的重要性。到底什么是文化?

  所谓文化,在学术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讲的文化建设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财富,指社会意识形态。那么,具体到一座城市而言,这种精神财富,或者说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究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呢?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化,包含三个层面:文化内核、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文化内核,就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精神财富,就是社会意识形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灵魂部分,也是文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认为,文化内核包含五大因素。它们是:价值取向、精神状态,胸襟气度、知识学养、见识智慧。正是一座城市全体市民总体上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胸襟气度、知识学养、见识智慧,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正因为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念、精神状态、胸襟气度、知识学养、见识智慧,所以它才能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试想,如果一座城市的市民,从总体上讲价值取向低下庸俗、精神状态萎蘼不振、胸襟气度狭隘促局、知识学养浅薄粗陋、见识智慧迂阔陈腐,这样的城市能有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吗?这样的城市能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吗?

  文化重要,就重要在这里!

  文化内核是重要的,但它却是无形的。它弥散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历史中,弥散在个体成员日常的言行中。它的力量要得到强化,得到自觉的提升与发挥,就需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将它有形化。

  也就是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内核的收集者、凝聚者、加工者、创造者、承载者、传扬者、出售者。通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内核才能自觉地发挥作用并且不断壮大。

  而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发达,离开文化名人是不可想像的。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那些文学艺术作品的杰出创造者;同时,也指那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杰出操盘手,他们是创造“文化名人”的文化名人。

  正是通过文化名人创造的杰出的文化产品作为中介,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对一个群体起到巨大的引导、感染、激励、化育、振奋、提升等方面的良性精神作用,从而在社会实践层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城市需要文化名人。

  这种需要在今天显得异常迫切。

  文化名人的来源,对一座城市来讲不外乎三个途径: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创造条件直接引进;二是靠城市自身魅力吸引文化名人前来投靠;三是任本地的文化人物竞天择,等待文化名人自然诞生;四是采取各种办法自觉地对本地文化人中的佼佼者进行培育,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催生文化名人。

  对克拉玛依而言,第二种办法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还不太可能。第三种办法是不作为,算不得办法。第一种办法好是好,但它也和城市目前的整体魅力有很大关系,即使我们愿意出大价钱,恐怕也未必有真正的大家愿意来。当然,应该尝试。第四种办法恐怕是最实在最可行的,虽然见效不一定快甚至很难说最终结果如何,但我们似乎别无选择。

  既然别无选择,我们就坚决选择。

  集中宣传我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辛劳与成果、坚持与追求,是《克拉玛依日报》为培育本市文化名人所做的一次自觉尝试。作为媒体,我们愿做的,不止于此;我们能做的,仅止于此。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愿意尽全力为我市文化名人的诞生助产催生。

  我们希望我市的文化名人从无到有,越来越多;我们希望我市的文化名人走向全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希望我市的文化建设找准定位,落到实处,务求实效,早日起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作用!

作者:唐跃培
本期编辑:方伟秦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