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露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奋斗者前行的道路。全国劳动模范陈其亮的奋斗历程,正是对这些精神的生动诠释。他用31年的坚守与创新,将个人的成长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为新时代劳动者树立了价值导向。
劳模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国劳动模范陈其亮用31年的坚守,将采油工这一平凡岗位变成了成就自我的舞台。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如今的技术专家,他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陈其亮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劳动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工作中,陈其亮始终坚持“身子扑在一线”的工作态度。无论是烈日炎炎的戈壁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季井场,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最后一个离开。他常说:“油井不会说谎,汗水不会白流。”这种精神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体现。
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陈其亮在技术创新方面展现了极强的钻研精神。他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成长为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2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专家,每一次创新都源于他对工作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他研发的“两瓣式盘根盒压帽”“光杆断落防喷器”等装置,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还为油田节约了大量成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以何种面貌回答时代之问?
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因此,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需要深化,这样才能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
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陈其亮的成长离不开他最初在技校的学习经历。只有加强职业教育,才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持。
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让劳动者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陈其亮的事迹告诉我们,劳模不是遥不可及的勋章,而是每个劳动者都可以追求的目标。只有全社会都尊重劳动、尊重人才,才能为劳动者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劳模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以劳模为榜样,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斗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