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戈壁起“风光”油田赋“新”能——新疆油田锚定新能源竞逐绿色新未来纪实

2025-05-08  

  新疆石油报记者 郭阳

  新能源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一期)全面开复工;

  阿勒泰吉木乃8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步入施工关键期;

  呼图壁县165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稳步实施;

  固体蓄热锅炉项目有序推进……

  一路加速上扬的“第二曲线”,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正是新疆油田一路向“新”的生动实践。

战略布局——

擘画新能源大格局

  站在新疆油田公司三三区光伏基地前,由一片片光伏板组成的“蓝色矩阵”一眼望不到尽头,这些集中式光伏电站通过油田电网,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往准噶尔盆地各处,油区“气改电”“电代油”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对于新疆油田而言,推动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双碳”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5000万吨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的必由之路。如今,“油气新”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为新疆油田新能源发展争分夺秒大干、只争朝夕快上奠定了基础。

  新疆是能源大区,资源丰富,尤其是风能与太阳能储量极为可观。推动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促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新疆油田公司光伏基地标识。张彦斌 摄

  为此,新疆油田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三步走”总体部署,立足新疆资源禀赋,主动融入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前瞻性布局,锁定“清洁替代、区域供能、规模外送”三大路径,打造以克拉玛依“绿色零碳新能源综合体”和准北、乌昌石“区域供能+规模外送”新能源基地为核心的“一体两翼”,以库木塔格吐鲁番外送大基地和南疆气电+新能源大基地为主体的“双支撑”新能源大格局。

  一连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烙印,深深刻在准噶尔盆地13万平方公里油区的热土上:一季度,新疆油田公司完成年度新能源任务的31.1%。

科技赋能——

开启绿色生产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新疆油田正在用科技将生产从“高碳锁定”到“零碳突围”。

  玛湖078井场“分布式光伏+锌溴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标志着中国石油首个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边远井零碳采油中成功应用。该井针对无电网覆盖的边远井,开展“光伏+储能”供电与抽油机井生产用电相融合的先导试验,日平均节约柴油50升。

员工在光伏基地巡检。新疆石油报记者 张睿 摄

  新疆油田为降低锌溴液流电池装机规模,首次将光储比由恒定值优化为随开井时长变化的动态值,有效降低了储能电池容量,在满足油井产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新能源供电与智能化采油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边远井提产提效探索出一条低成本绿色低碳的技术路径。这一创新的“光伏供能+储能”供电模式,使得抽油机实现零碳采油。

员工在检修电站光伏组件。新疆石油报记者 张睿 摄

  早在2022年,新疆油田边探井的“智能间抽+离网式光伏发电”技术就已成功应用。这一先导试验为抽油机零碳采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试验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新能源供电与智能化采油技术成功结合,更在优化光伏装机功率和光储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动态调整,井场光储系统的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这一重大突破,为边探井的提产提效提供了新的低成本且环保的技术路径。

  目前,新疆油田正进行稠油热采与新能源融合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新疆油田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清洁替代。其核心技术是将新能源与稠油开发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包括引入风光发电,构建“风光发电、电解制氢、加氢改制、清理辅助”的工作方向。通过地面加氢改制,将新疆油田超稠油转化为轻烃,用于辅助清理环节,推进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发展。

  聚焦运维体系优化,新疆油田构建了“数据驱动+智能管控”的创新模式,通过各项目已完成新能源发电0.98亿千瓦时、燃气发电5.3亿千瓦时。新疆油田还通过光功率预测模型迭代,准确率提升至88%,无人机巡检覆盖率扩大至85%,缺陷响应时效显著缩短。在新能源项目进行中深化了“无人化+安全双控”的实践,为完成年度3.5亿千瓦时绿电消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践行“双碳”——

多点突破、势头强劲

  项目是发展的“主引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目前,新疆油田各新能源项目建设正在全面提速,彰显了“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为新疆油田新能源发展筑牢根基。

  新疆油田重37稠油高温光热利用先导试验项目是集团公司新能源重点项目,目前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工程进度超过80%。该项目是世界首个SAGD稠油塔式水工质高温光热试验工程,年可供应高品质过热蒸汽5.23万吨,替代天然气92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0.85万吨。

俯瞰重37稠油高温光热利用先导试验项目。吕殿杰 摄

  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油最大的“新能源+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绿电41.7亿千瓦时、火电52.8亿千瓦时,捕集二氧化碳100万吨。目前该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可有效缓解地区电网调峰压力、优化电源结构,并通过打通煤、电、油、气、新产业链,实现减碳、增产、强网、稳电等多重效益,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区域能源产业发展和用能结构改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俯瞰新疆油田公司光伏基地。张彦斌 摄

  新疆油田呼图壁县165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中。主要建设内容为165万千伏光伏发电、新建两座220千伏的升压站、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165兆瓦。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27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7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200万吨。

新疆油田公司CCUS装车现场。吕殿杰 摄

  数十辆混凝土搅拌车在指挥下有序穿梭,长臂泵车伸展巨臂,将混凝土精准输送至基础模板内……4月22日,新疆油田阿勒泰吉木乃8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首个风电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这一重要节点标志着项目正式步入主体施工的关键时期。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20.04亿度,减少碳排放134万吨,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油田和地方用能结构,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山南北,巨翼旋动;大漠戈壁,光伏列阵。新疆油田迎接着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坚决扛起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责任,注重绿色发展,推动能源潜力释放。新疆油田以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在荒漠上推动绿色发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新疆油田将在实现“跨越2000万吨、挺进5000万吨”新征程上,在新能源领域继续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在新时代的能源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记者手记:

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探寻未来

●郭阳

  来到新疆油田,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交织碰撞的世界。在这里,新能源产业正以令人惊叹的态势蓬勃兴起。其发展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含着对未来能源格局变革的深远意义。

  当目光触及准噶尔盆地荒漠中由太阳能发电板构成的一片“蓝色海洋”,我被震撼得难以言表。占地800多公顷、装机超270兆瓦的油田光伏电站,宛如一座现代工业与自然融合的“奇迹之城”。分布式光伏与集中式光伏错落布局,一道道整齐排列的方阵,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科技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新能源时代的崛起。

  与新疆油田电力公司技术员交流时,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艰辛付出。新疆油田“一体两翼”新能源大基地加速布局,发绿电超计划0.15亿千瓦时,新能源产量当量超过25万吨标煤。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汗水与智慧的结晶,见证着新能源产业在这片土地上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

  而新疆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对“一体两翼”新能源发展大格局的解读,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新能源发展蓝图的大门。“一体”是以克拉玛依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克拉玛依绿色零碳能源综合体。这一宏大构想的背后,是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深度融合的大胆探索。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煤电厂已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一期项目全部建成。届时,这里将成为中国石油最大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煤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被捕获并用于油田驱油,构建起火电生产的全新低碳模式,实现传统化石能源向低碳、清洁转型的华丽转身。“两翼”中的准北、阿勒泰、吉木乃8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以及“乌昌石”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同样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对新疆丰富风能、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更为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重要伏笔。

  在稠油清洁替代领域,新疆油田的创新实践也令人眼前一亮。国内首个将塔式高温光热技术与油田开采相结合的风城油田重37稠油高温光热利用先导试验项目,宛如一颗璀璨的科技明珠——反射镜聚焦太阳光产生高温光热,在吸热塔顶端将水转化为蒸汽注入地下助力稠油热采,井下大功率加热器利用连续油管加热稠油,这种创新性的技术应用为稠油开采提供了清洁、高效的新路径。同时,于年初完成的《新疆油田生产用气清洁替代规划方案》,采取多能耦合“立体”清洁替气思路,旨在减少天然气自用消耗,从源头上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为能源清洁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此外,新疆油田依托盆地丰富资源,完成千万吨级CCUS/CCS规划,并在多个油区开展二氧化碳试注先导试验,这不仅是对碳减排目标的积极响应,更是在探索能源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强化能源综合利用,新疆油田还开展了全流程用能工艺优化,推进克拉美丽气田、火烧山油田、百口泉油田等节能低碳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油气生产用能的清洁替代,为整个行业树立了绿色发展的典范。

  然而,在深入了解新疆油田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我也清晰地感受到其面临的诸多挑战。新能源项目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这犹如两座大山横亘在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确保资金链的稳定、技术研发的持续创新,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新能源与传统油气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需要磨合与优化的地方。传统油气产业长期形成的运行机制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创新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打破壁垒,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也需要行业各方共同探索。

  此次采访,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新疆油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未来,新疆油田若能持续创新,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突破,有效解决新能源项目建设与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难题,必将在新能源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贡献不可估量的力量。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站在能源变革的历史新起点上,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吕梦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