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来看油城少年课间15分钟如何“玩”出新花样!

2025-05-14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通讯员 王文明 邵鑫鑫

  新学期开学以来,克拉玛依市多所学校将课间活动时间调整至15分钟,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多样化、个性化的课间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培养兴趣,营造了文明有序、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课间15分钟,孩子们都在玩什么?近日,记者探访了我市多所学校,了解课间活动的新变化。

地面游戏玩出智慧

  清晨的阳光洒在市第十小学,映照出五彩斑斓的“跳跳龙”益智运动广场。5月12日,下课铃声刚响,孩子们便欢快地冲出教室,奔向广场中绘满彩色格子的地面游戏区。

市第十小学学生玩“节气蛋”跳格。赵奕淞 摄

  “为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内容,提升课间时光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我们利用校园地面空间打造了这个广场。”市第十小学体育教师赵奕淞介绍,该广场的16幅地面彩绘游戏以传统跳格子游戏为基础,融入数学、自然科学、品德教育等元素,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

  走进广场,原本灰扑扑的水泥地面如今已变成了生动的“游戏板”——“节气蛋”游戏通过格子串联二十四节气,学生边跳边记,轻松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向日葵跳格”结合单双数认知,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路径,锻炼数学思维;立定跳远区域的地面上,“爱护公物”“关心朋友”等标语潜移默化传递着德育理念;红黄绿相间的大型地面飞行棋则让孩子们化身“棋子”,在游戏中培养竞技精神。

  “小雪后面是大雪,冬至之后是小寒!”该校二年级学生一边在“节气蛋”游戏格上轻盈跳跃,一边大声背诵。不远处,一群小朋友正在“向日葵跳”区域玩得不亦乐乎,“我跳双数!”“我要挑战单数路线!”稚嫩的童音此起彼伏。立定跳远区,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深吸一口气,奋力跃向写着“关心朋友”的格子。

  “这些游戏巧妙地将学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在蹦跳间就完成了知识的内化,现在大家自发组队玩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规则意识和社交能力。”赵奕淞说,地面游戏不仅解决了课间活动单一、学生“无处可玩”的问题,更让课间15分钟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黄金时间”。

动静结合滋养身心

  5月6日上午课间,市第九小学的走廊里回荡起欢快的脚步声,几名学生快速走向楼层中的“陶娃品书区”,从书架上挑选出自己喜爱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市第九小学学生在课间下棋。郭萍 摄

  “陶娃品书区”是该校创新打造的“活力一刻钟”特色活动区之一。为了让短暂的课间时间发挥更大价值,该校根据楼层合理布局活动空间,并为不同空间赋予特殊的教育意义,动静结合的活动设计让15分钟的课间成为孩子们每天最期待的时光。

  走进各班教室中的“益智创思区”,一场场智慧较量正在悄然展开。孩子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摆弄着五子棋、魔方、孔明锁等益智玩具。他们时而眉头紧锁,认真思考下一步的走法或解法;时而兴奋地欢呼,为自己或伙伴的成功解谜而高兴。

  教学楼中的心理咨询室被设置为“心灵港湾区”,沙盘前,学生用各式道具搭建着自己心中的童话世界。“耕种体验区”由各班级的窗台组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照料新发芽的绿植,嫩绿的幼苗与孩子们的笑脸相映成趣。

  “原本短暂单调的课间因为这些活动变得充实有趣,还能和同学们互动交流,放松又解压。”正在和同学下五子棋的五年级学生李佳睿兴奋地说。

  转到室外,欢腾的气息扑面而来。“本草逸趣区”里,学生们通过练习“五窝拍拍操”学习中医知识;“活力竞技区”传来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一群学生正在进行跳绳接力赛;环形跑道上,学生们结伴在“幸福畅跑区”自由奔跑,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最热闹的要数“地面游戏区”,彩绘的格子里,孩子们笑着跳跃,每一步都洋溢着童年的欢乐。

  “这些特色活动区域不仅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该校副校长郭萍说,今后,该校将持续优化活动区设置,让课间成为滋养学生身心、激发学生潜能的快乐时光。

师生同乐强身健体

  “看我的‘燕子翻身’!”下课铃声响起,市第二中学“厚德楼”前的小广场上也热闹起来,该校八年级学生张雨欣灵巧地接住下坠的毽子,赢得了周围同学的阵阵喝彩。

  为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该校精心规划校园空间,构建起了立体化的运动网络。

市第二中学学生在教学楼前广场上踢毽子。(图片由市第二中学提供)

  厚德楼和笃学楼前的广场被改造成了充满活力的“运动乐园”。在这里,3个健身器材投放点放置了沙包、毽子、大绳等传统体育器材,学生们在课间能够尽情地锻炼。厚德楼三、四楼的楼道被改造成“体能加油站”,铺设了专业的立定跳远垫,使得原本普通的走廊摇身一变,成为随时可供学生使用的训练场。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利用了校园空间,还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课间时分,校园内处处可见师生共同参与竞技活动的温馨场景:语文老师在操场上示范踢毽子的标准动作,数学老师也加入跳大绳的队伍中,运动场俨然成为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新平台。该校七年级学生王梦瑶说:“和老师一起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我们的感情。这样的课间活动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也为学生带来了全方位的成长和变化——原本内向害羞的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游戏中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体型偏胖的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成功减轻了体重;各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在这些协作性的运动中得到了增强。

学科活动充满创意

  “叮铃铃——”上午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市第十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们整理好课桌,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在教室跳起了“趣味课间舞”。

市第十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教室跳起“趣味课间舞”。张凌语 摄

  “跳跳舞整个人都精神了,下一节课注意力也更集中。”学生们一边伸展手臂,一边笑着说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青春洋溢的脸庞上,教室仿佛变成了一个迷你舞台。

  这是该校初一级部创新开展的“活力悦动时刻”快乐课间活动场景。如何让课间15分钟的活动既有趣味性,又能促进学生成长?该级部的教师下足了功夫。除了课间舞,教师们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学科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

  该校教学楼的走廊上摆放了数独展板,题目每周更新一次,答案隔周公布。课间休息时,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参与解题。

  每周二课间,学生可以在活动教室参与魔方大赛,五颜六色的魔方在同学们手中飞速旋转,发出清脆的“咔嗒”声。“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我的数学思维。”该校初一(1)班学生阿依萨代提·阿布力孜说。

  每周五课间,活动教室则会开展“飞花令”“你比划我来猜”等活动。“请说出带‘月’字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诗词佳句如珠玉般接连不断。最热闹的还属“你比划我来猜”游戏,学生们模仿着名著中的人物,动作夸张有趣,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和肢体协调性,还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育不只发生在课堂上。”该校课间活动项目负责教师张凌语说,“这些利用课间碎片时间开展的创意学科活动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更让他们发现了学科知识的趣味性。”

AI技术赋能运动

  走进市红山湖学校,传统的教学楼走廊已经变成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多功能活动空间。该校巧妙地规划楼道空间,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需求。

  色彩鲜艳的乐高和益智棋类是低年级学生们的最爱。课间时分,三五成群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小小的乐高积木和棋盘仿佛成了他们探索世界、发挥创意的舞台。拉伸器、平衡球等运动设备则可以供中高年级学生进行适度的体能活动。另外,教学楼内还设置了墙上画板,供学生自由绘画或拼贴七巧板。

  “这些设施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该校副校长王国燕说。

  如果说教学楼的创新改造令人眼前一亮,那么设置在该校体育馆一楼的AI智能运动区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运动平台。

  该区域配备AI识别系统,学生可以在特定点位上进行跳绳、立定跳远等运动,系统会自动捕捉运动数据。

市红山湖学校学生使用AI系统记录跳绳运动数据。(图片由市红山湖学校提供)

  “AI系统能准确记录跳绳次数、跳远距离等数据,还能实时显示运动数据排行榜,学生们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运动排名,并向同学发起‘PK’挑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王国燕说,AI运动区不仅提供了科学的运动反馈,还创造了良性的竞争氛围。许多原本对体育课兴趣不大的学生,在这种游戏化的运动体验中逐渐找到了自信和乐趣。

  王国燕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改造,让校内每一个空间都能发挥最大教育价值,让课间每一分钟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责任编辑:陈晓丹
本期编辑:腊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