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胜利。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摄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通讯员 王海林 王斐
身着青色修身西装,利落地将披肩发拢在耳后,精神焕发地站在演讲台上,向与会学员分享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MMC)“三高共管”指南以及我市本土化实践经验……
作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医师、克拉玛依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吴胜利以精湛的专业素养展现了医者风范。唯有与她四目相对时,才能察觉她眼中密布的红血丝。
“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我愿为之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她说。
作为我市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吴胜利对本地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老年病发展有何独到见解?她对此次高峰论坛作何评价?克拉玛依融媒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权威专家掀起行业新风
记者:本次论坛重点突出“新进展”,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胜利:本次论坛的“新”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前沿性上。我们系统学习了各专业领域最新发布的诊疗指南和规范,包括骨质疏松、糖尿病防治、老年病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版本。这些指南集中体现了当前临床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诊疗标准,对提升我们的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记者:您认为此次论坛将对我市老年医学及内分泌代谢学科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吴胜利: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代谢性疾病和老年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前沿学术讲座和实地指导,专家们为我市相关学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同时,论坛也为本地专家与国内权威学者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可以说,这次论坛对我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老年医学的诊疗水平提升及学科建设,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记者:您认为援疆专家给我市相关专业领域带来了哪些重要改变?能举个例子吗?
吴胜利:援疆医疗专家均来自全国顶尖医疗机构,都是各学科的骨干力量。以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牟忠卿教授为例,在短短半年援疆期间,他将北京医院先进的诊疗模式和疑难病例诊治经验完整地引入我院。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我院在学科建设、疾病诊疗(特别是疑难危重症)方面的水平,更为我们培养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牟教授的工作态度:他坚持每周出诊两次(内分泌代谢中心和老年病科专家门诊),为三个病区开展教学查房,并针对临床发现的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他这种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和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让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和启发。
“防糖”事业是毕生追求
记者:我市糖尿病研究所成立以来有哪些亮点成绩?
吴胜利: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我市糖尿病研究所在市委、市政府和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我们基于本市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制订了系统性的学科发展规划,并在科研立项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先后获得国家四大慢病防治专项子课题、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克拉玛依市创新人才计划等多项科研立项,同时通过了GCP认证。这些成果标志着研究所已初步建立起涵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完整科研体系,为提升我市代谢性疾病防治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
吴胜利:从现状来看,我市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人口基数较小导致罕见病诊疗经验积累不足;其次,疑难病例接诊量有限,制约了临床能力提升;最重要的是,在精准诊断技术和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上,与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存在差距。
记者: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管理方面,我市有哪些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
吴胜利:我市在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管理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早”模式:一是早筛查,我们创新性地将糖尿病筛查与全民健康体检体系相结合,实现了糖尿病筛查关口前移,使糖耐量异常和早期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干预;
二是早教育,通过系统化的健康科普工作,提升群众对代谢性疾病危害的认知,促使患者规范治疗,我市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周边地区;
三是早管理,依托MMC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院内院外全程信息化管理,对指标不达标患者进行精准干预。目前我院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已突破5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记者:是什么样的初心让您始终坚守在糖尿病防治一线?
吴胜利: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很多往事。刚来克拉玛依工作时,我接诊的第一位糖尿病患者是位年轻的油田工人,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
这些年来,看到患者从对疾病的无知恐惧到能够科学管理,看到过去需要转诊的疑难病例现在在本地就能解决,特别是见证年轻医生们逐渐成长起来,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做一名好医生是我毕生的追求。因为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病例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只要还能为克拉玛依的糖尿病防治事业尽一份力,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