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姚颖:催化装置的“女主厨”

2025-06-27  

  【人物档案】

  姚颖,27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首届毕业生,现任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二部催化裂化单元反应岗位内操。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朱芸 通讯员 匡佳玉

姚颖在检查装置。(图片由本人提供)

  入职5年来,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韧劲攻克技术难关:2021年转正答辩获评“优秀实习生”,科技论文获公司三等奖,在流程模拟大赛夺冠,主导的青工创新项目获公司二等奖,并作为主力队员助力原炼油厂获提质增效竞赛团体冠军。2023年,她被运行部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在独山子石化公司的催化裂化装置旁,27岁的姚颖以“近几年反应岗位唯一女性操作工”的身份,书写着新时代西部石化人的奋斗篇章。从推着170公斤油桶艰难起步,到精准调控反应参数创造百万效益;从被质疑“技能储备不足”的挫折,到成为青工创新项目的中坚力量,这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首届毕业生用5年时间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韧劲。

  当别人眼中的“体力活”变成她精进技术的磨刀石,当催化装置的“主厨”角色与母亲身份重叠,姚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缩影,更映照着西部能源产业对女性技术骨干的呼唤——在这里,炼塔见证担当,汗水浇灌芳华。

死磕:60公斤与170公斤的较量

  姚颖是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二部催化裂化单元分离岗位的操作工。2019年秋天,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她,向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和独山子石化公司(以下简称“独石化”)投递了简历,最终进入了独石化。作出这个选择,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时曾去过独石化,对企业较为了解并心生憧憬;二是作为奎屯人,从克拉玛依校区毕业,能进入专业对口且离家近的独石化工作,符合她的期望。“作为一名新疆人,留在边疆建设边疆,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姚颖说。

  入职后,姚颖发现现实与她在学校里的想象差别很大。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即使参与实训也未能深入接触实际装置。入职前,她虽知工作不会像普通白领那样轻松,肯定涉及体力劳动,但当真正被分到炼油厂的基层岗位——催化装置分离岗位后,她才深刻体会到那种力不从心。

姚颖用推桶器把170公斤的大桶从统一放置点推到装置内的配剂点。(图片由本人提供)

  让姚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分离岗位的一项工作:配阻垢剂。她需要用推桶器将170公斤的大桶,从统一放置点推到装置内的配剂点,再挪至装置外的存放处。那段路有100多米,以60公斤的体重面对170公斤的桶,不仅姚颖自己,就连班组里的男同事们都觉得任务艰巨。

  刚开始,男同事们总说:“我们帮你推,你负责配液操作就行。”姚颖虽未干过如此重体力活,却执拗地想:既在这个岗位,就要掌握每个流程,总靠帮忙非长久之计。别人一次搬完,我分5次总能行吧?于是她婉拒了同事们的好意,坚持独立完成。

  适应期充满艰辛,有几次下班后,姚颖忍不住向父母哭诉:“同一批入职的40多人里,我是唯一分到炼油厂的女生,岗位还这么难,为什么?”但擦干眼泪的姚颖,每次都提前至少半小时到岗,“既然干得慢,就早点开始,不耽误后续操作。”

  就这样,在一次次练习下,姚颖对整套操作逐渐熟练,时间从最初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为了记录这段交织着汗水与艰辛的工作经历,姚颖推桶操作的照片,入选集团公司摄影活动并展览。

掌“勺”:催化核心的首位“花木兰”

  在分离岗位干了一年半左右,运行部领导将姚颖调整至反应岗位,并且一干就是近3年。

  作为催化装置的核心岗位,反应岗位如同装置的“主厨”:将重油“拆解”成汽油、丙烯等高价值产品。在这个岗位上,姚颖需发挥多重作用:一是控收益,像大厨调火候般精准控制反应温度、剂油比,增产高效产品即增收;二是保运转,联动再生系统烧掉待生催化剂上的焦炭,维持装置“锅灶不糊”;三是守底线,操作脱硫脱硝单元对再生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确保烟气达标排放。

  到了这个岗位,姚颖再次感到意外——反应岗位鲜有女性员工,她是近几年来唯一的“花木兰”。

  “领导让我学,那我就学!”抱着这样的心态,姚颖考取了外操证和内操证,最终成功顶岗。上岗后,姚颖曾问班长缘由,班长说:“你在分离岗位遇到困难都能克服,从不喊苦喊累,而且学得快、干得好,到了反应岗位同样能干好,领导一定是看到了你身上那股韧劲和适应能力。”

  反应岗位同样有配剂工作。例如5公斤一袋的助燃剂,一个班次多时要配10袋左右,少时也要配四五袋;还有絮凝剂,一次需搬12瓶。刚上岗时,岗位上的老师傅和同事们见姚颖身形纤瘦,常主动提出帮忙。姚颖又一次婉拒,选择独自面对搬运重物的挑战。起初因力气小,她一次只能拿一袋,操作较慢,同事们会顺手帮她拎几袋。后来,姚颖觉得总麻烦他人不妥,便提前半小时到岗,开始一趟趟搬运。逐渐熟练后,她一次能拿2袋了。看着每天与自己较劲的姚颖,师傅们笑言:“你一点儿也不像个女孩。”

秘方:从建模冠军到百万创效

  姚颖的倔强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刚入职不久还在分离岗位时,厂里举办流程模拟大赛,新进毕业生几乎都参加了。

  “读书时,我成绩不算突出,面对比赛题目确实有畏难情绪,压力很大。”当时她选择了一个需要建立循环来模拟整个工艺流程的题目,难度高于只做单独单元的题目。

  当看到其他同学模型进度领先,而自己的模型进展缓慢且频频出错时,姚颖又一次在父母面前落泪。距离比赛仅剩一周时,她仍在不停尝试,生怕赶不上。然而令她意外的是,模型最终不仅完美呈现,还获得了第一名。

  惊喜不止于此。姚颖搭建的模型应用于名为《优化吸收稳定系统操作增产丙烯》的项目,在公司级青工创新项目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征途:塔林玫瑰的下一程

  2023年,姚颖积极备战并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了公司角逐全国技能大赛仅有的3个参赛名额选拔机会。然而,因当时只熟悉分离和反应岗位,知识面尚不够广,她最终遗憾止步。因此,姚颖当前的目标是待产假结束返岗后,尽快掌握本岗位外的其他操作流程,争取在下次竞赛中能有更好的表现。

  同时,姚颖也希望平衡工作与生活。她与2021年模拟流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的一位男同事成家,并育有可爱的孩子。未来,她希望两人在工作中共同为独石化生产运行出力,回家后则相知相守,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回望过去5年的工作经历,姚颖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领悟更深。她明白,扎根西部并非“诗与远方”的浪漫,而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对此,姚颖说:“西部石化行业需要更多女性技术骨干,我要用实力证明:炼塔之下,没有性别,只有担当!”

责任编辑:刘奎
本期编辑:方伟秦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