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实习生 胡潇文
从质疑到拥护: 他对中医“路转粉”
32岁的田大磊揉了揉自己略显饱满的“将军肚”,咧开嘴“嘿嘿”地笑起来。
“你还别说,做了这些中医项目以后,我肠胃不适的症状明显减轻,不仅感觉身体轻盈了,精气神也好了很多,真是佩服咱们老祖宗的智慧!”7月4日,记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中医门诊随机采访患者时,田大磊向记者吐露了真心话。
田大磊有些不敢相信这些话是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就在不久前,田大磊对中医药还抱有抵触态度——不仅自己从来不愿尝试中医治疗,对家人看中医也颇有微词,认为“中医没啥用,心理安慰大于实际效果。”
田大磊原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改变,但在接连不断的事实面前,他不得不开始反思,内心渐渐产生了动摇。今年年初,田大磊两岁多的小儿子因为便秘问题让一家人愁眉不展,尝试各种方法无果后,他爱人带孩子做了中医小儿推拿。让田大磊没想到的是,仅做了30分钟的治疗,孩子就能正常如厕了。他的爱人从2023年起每年都参加我市开展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田大磊一开始觉得“肯定没用”,但是随着日子的推移,他发现原来一换季就容易感冒发烧的爱人这两年的确很少生病了。今年6月27日,在爱人的一再坚持下,田大磊陪她参加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举办的中医养生季“大礼包”+三伏贴义诊活动,正是这次不一样的体验,让田大磊彻底成为了中医的忠实“粉丝”。
田大磊回忆当天的场景时感慨道:“过去我总觉得中医药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通过活动我才发现,原来中医药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养肝明目茶、降脂除湿茶、祛暑酸梅汤……你可别小看这些茶饮,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田大磊听完义诊中医对养生茶饮的讲解后,第一次对菊花、乌梅、决明子等常见中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中医体验区,他对耳穴压豆疗法产生了强烈好奇:“一颗小小的种子,居然能有那么多作用,真不敢相信!”
为了让田大磊亲身体验中医药的好处,他的爱人根据该院中医科主任杨枫的建议,在该院当天发放的11项中医疗法组合中选择了价格优惠、项目丰富的“温阳罐+艾灸+穴位贴敷”大礼包,督促田大磊按时到医院做治疗。
做完第三次治疗后,原本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田大磊终于被中医的实际效果所折服——他排便通畅了、出汗少了、腹胀缓解了,连“将军肚”也变小了。现在的田大磊,成了一名中医药文化的坚定支持者。
回望自己和中医的故事,田大磊颇有感触地说:“其实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和我当初一样,由于缺乏了解而对中医存在误解。近年来,克拉玛依的中医药文化推广力度很大,相信大家只要愿意尝试,就一定能感受到中医药的独特价值。”
从受益到传扬:
她逢人便夸“中医好”
7月8日,64岁的库乐汗·热海轻车熟路地拐进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见到科室主任陈月秋后,熟稔地打起了招呼:“陈主任,我嘛,又来啦!”
库乐汗·热海是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老病号。尽管她的国家通用语言说得不太流利,经常要一个字一个字表达,但是这里的医护人员都能读懂她的需求。
“这里,疼。”库乐汗·热海拍拍自己的肩膀,又伸出了三根手指。
陈月秋立刻明白热海阿姨肩膀疼痛三天了。根据热海的描述,陈月秋为她做了针灸和中频脉冲电治疗。一个小时后,热海舒服地伸展了一下肩膀,为陈月秋竖起了大拇指。
2023年,乌尔禾区村民库乐汗·热海因脑卒中导致偏瘫,不仅行动受限,还出现了双腿肿胀、睡觉流口水等症状。为了治病,热海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均不明显,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
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看似寻常无奇,实则“内力深厚”——各类中医诊疗技术一应俱全,坐诊专家也都是专业院校培养的资深中医师。
热海此前从未接触过中医,当陈月秋提出“放血疗法”时,她连忙摆手拒绝:“这是啥,不懂,不做!”
陈月秋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为她讲解放血疗法的原理。最终,老人同意接受这个“放血治病”的新奇疗法。
陈月秋将一根银针快速扎进了老人右腿的淤络部位,随后用火罐将淤血吸出。待火罐里的血达到三分之一左右,陈月秋拔下火罐,治疗结束。
热海目不转睛地看完了陈月秋的操作,半信半疑地提了提腿。“哦哟,好多了!”她不敢相信,这个所谓的“放血疗法”效果真的立竿见影!
为了保证血液循环安全,一周后,陈月秋为热海的左腿也做了放血治疗。热海的双腿迅速消肿,没多久便能自如行走了。
自此,热海对中医药产生了深厚信任。每当身体不适,她总是首选中医调理。2023年至今,她先后接受了艾灸、针灸、拔罐、三伏贴等中医特色疗法,均取得满意疗效。经过系统调理,曾经体弱多病的热海如今体质显著改善。怀着感恩之心,她主动当起了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逢人便由衷赞叹:“咱们的中医药,真正的‘亚克西’!”
从施治到受教:
他将患者视为“恩师”
“患者是我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静静地躺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中医科主任侯吉刚笔记本的扉页上,成为他行医十余载不变的座右铭。
侯吉刚是中医专业毕业,师从名医,系统掌握了中医理论和临床技术。刚开始行医时,他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帮助许多患者缓解病痛,也曾体会到治病救人的成就感。但随着临床经验不断积累,他越发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那些教材上没有记载的个体差异,脉象中微妙的起伏变化,以及患者反馈带来的新启发,都让他深刻认识到:治病救人不是简单的套用理论,而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过程。
患者教会了侯吉刚不能拘泥于书本,必须因人制宜、灵活施治。今年6月初,一位严重失眠患者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就诊。经中医体质辨识,该患者确属阴虚内热体质。正当侯吉刚斟酌处方时,患者主动提出希望尝试督灸疗法,因为“邻居用了很管用”。尽管侯吉刚认为督灸并非该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详细解释了督灸的适应证,但患者仍坚持己见。
做完督灸的当晚,患者就睡了个久违的好觉,一夜安眠无梦。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失眠彻底好了。
这一结果令患者惊喜无比,却引发了侯吉刚的深入思考。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经验,督灸疗法主要适用于阳虚内寒的寒湿体质患者,鲜少用于阴虚内热证型。为何这位典型阴虚内热患者却能获得奇效?经过数日的文献研读和病理分析,侯吉刚终于领悟了其中机理:该患者的阴虚内热本质源于阴阳失衡,阳气亏虚导致外邪入侵,继而引发失眠多梦等症。督灸通过温补督脉阳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阳气不足状态,促使阴阳重归平衡,从而解决了失眠问题。
患者还让侯吉刚深刻认识到了中医的精妙所在。去年三伏天,有位六旬患者专门找他咨询中医“晒背疗法”。这位寒湿体质的阿姨常年畏寒,即使在酷暑时节仍需穿着秋衣秋裤。在《克拉玛依日报·健康周刊》上看到了侯吉刚关于中医晒背养生的专业建议后,她特意取消了原定的吐鲁番沙疗行程,挂了侯吉刚的专家门诊,详细咨询晒背的具体操作规范。
“中医晒背是古人养生古方,医生既不用开药也不用扎针,患者晒的效果如何,说实话,我无从得知。”侯吉刚说,他原以为这位阿姨咨询后不会再来复诊,但出乎意料的是,三伏天结束后,这位阿姨再次挂了他的专家号,欣喜地和他分享晒背的成效。
“我按照你说的方法躺在公园的石凳上晒背,能清晰地感到身体里的凉气嘶嘶地往外冒……晒了几天之后,我的手脚没那么冰凉了。你看,我现在都可以穿短袖出门了!”眼前这个爽朗的老人和初次见面时虚弱、无力的患者判若两人。
侯吉刚的心底涌起一种难言的感动。他翻开笔记本,认真记下阿姨晒背的经历,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一条条整理好。他相信,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好法子,将来一定能帮到更多怕冷的克拉玛依人。
侯吉刚从患者身上学到了太多书本上找不到的临床智慧。正是这些鲜活的经验,让他在望闻问切中不断精进,从一名普通中医师逐渐成长为我市知名的青年中医专家。侯吉刚始终认为,患者的信任是最珍贵的处方,而医者的成长,就藏在这份相互成就的缘分里。
编后语
中医药的根脉深植于百姓生活,这三个温暖的故事正是克拉玛依市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从田大磊“路转粉”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窥见我市中医药文化推广的显著成效;从库乐汗·热海的“亚克西”点赞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的提质升级;而中医侯吉刚与患者教学相长的故事,则见证了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茁壮成长。
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举办“中医养生节”、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着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等举措,让中医药从医院走向社区,从典籍走入生活。如今的克拉玛依,中药香不仅飘散在医院药房,更萦绕在千家万户的茶杯里、餐桌上、生活中。对克拉玛依市民来说,中医药也不再只是治病的“方子”,更是防病的“法子”。这种转变,正是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市2025年“中医药文化月”暨第八届“冬病夏治中医养生节”将于7月20日正式启幕,我们期待更多市民能像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一样亲身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让这份穿越千年的生命智慧,继续滋养克拉玛依人的健康生活。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