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通讯员 邓雨欣
关于三伏天养生,近年来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以讹传讹的误区。针对市民普遍存在的养生困惑,本刊记者专访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中医科主任侯吉刚,请他结合临床经验,为市民科学解读三伏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误区1:三伏天必须“以热制热”
错误观点:认为所有人群都适合用喝热水、泡脚、贴三伏贴等“热疗”方法驱寒。
真相:“以热制热”仅适合阳虚、体质虚寒者如怕冷、手脚冰凉的患者。湿热体质(口干口苦、易长痘)或阴虚火旺(易上火、失眠)的市民如果盲目跟风,可能加重不适。
侯吉刚建议:先辨体质,湿热人群可适当喝绿豆汤、薏米水清热利湿。
误区2:过度依赖“排汗排毒”
错误观点:认为出汗越多越好,刻意在高温时运动进行“排毒”。
真相:汗液中99%是水分,过量出汗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甚至中暑。排毒主要依赖肝肾,而非汗腺。
侯吉刚建议:克拉玛依夏季气温高,下午五六点依然非常炎热,市民应避开高温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适度运动,并及时补充淡盐水。
误区3:三伏天不能吃任何冷饮
错误观点:完全拒绝冷饮,认为会“伤阳气”。
真相:健康人群适量吃冷饮无妨,但需避免空腹或剧烈运动后立即食用。脾胃虚弱者则需谨慎。
侯吉刚建议:尽量少喝冰奶茶、冰可乐等含糖量高的冰镇饮品,可适量食用西瓜、黄瓜等更为安全的解暑食物。
误区4:盲目跟风“晒背养生”
错误观点:认为晒背能“补阳气”“减肥”,不分体质和时段长时间暴晒。
真相:伏天晒背确实有好处,太阳光线中的红外线具有消炎止痛、温经通络的功效,对健康有益。部分市民晒背期间,由于身体里的水分流失,体重也会有所下降。但是太阳光中还有一种“不好”的紫外线,暴晒在阳光下,不仅会被灼伤皮肤,还可能诱发皮肤过敏、红肿等问题。克拉玛依夏季烈日毒辣,切不可盲目晒背。
侯吉刚建议:市民在晒背时,一定不能完全裸露脊背,最好穿一层薄纱,晒背的时长不要超过半小时,时间选择在下午或者清晨较好。晒完背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中暑。 误区5:三伏贴贴敷时间越长越好
错误观点:认为三伏贴贴敷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随意延长贴敷时间
真相:三伏贴所选药材的药性较强,必须遵医嘱贴敷,擅自延长贴敷时间会增加皮肤起水泡的风险,反而影响效果。
侯吉刚建议:一般来说贴敷2—4小时足矣,女性建议控制在2小时左右。临床观察显示,女性贴敷超过4小时,60%—7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水泡。
误区6:三伏贴“包治百病”
错误观点:认为三伏贴能治所有慢性病,操作简单,自行网购贴敷。
真相:三伏贴仅对部分呼吸系统疾病(哮喘、鼻炎)或虚寒等体质的患者有效,且需专业医师操作。以下人群不建议贴敷三伏贴——
1.孕妇及3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药物过敏的人;
4.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5.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关节红肿热痛等)的病人;
6.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
侯吉刚建议:贴敷之前咨询中医师,避免盲目贴敷。
误区7:三伏天只清淡饮食 拒绝蛋白质
错误观点:只吃蔬果粥汤,完全不吃肉、蛋等蛋白质。
真相:高温下人体代谢快,蛋白质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豆类、鸡蛋更利于健康。
侯吉刚建议: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腻。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