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蓝焰工匠”于建琨: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他用科技守护生命

2025-08-01  

人物简介  

  于建琨,市消防救援支队“蓝焰工匠”工作室负责人,曾先后荣获第六届克拉玛依市道德模范、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马丽莎 马喆 

  走进克拉玛依市消防救援支队的“蓝焰工匠”工作室,仿佛踏入一座微型消防科技博物馆:泡沫混合器、4G图传头盔、智能钥匙柜、热成像辅助目镜、内攻信号收发装置、火蓝先锋指挥管理云平台……一件件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创新成果静静陈列。记者目光所及,墙上整齐悬挂的30多项专利证书与实物模型,诉说着于建琨和团队的攻坚历程。工作室里间,占据一整面墙的工具架更是引人注目——各类工具、配件分门别类,收纳得整整齐齐。这份刻入骨子里的整洁与条理,正是“蓝焰工匠”严谨作风与专业态度的体现。

  “我们从今年4月开始,依托‘火蓝先锋智慧管理云平台’深度集成DeepSeek-R1大模型能力,就是尝试把Deep Seek应用到我们的管理和灭火救援作战等方面,提升日常管理、灭火救援的辅助决策效能。目前,我们已经探索出消防联勤、灾情预测、安全预警、车辆管理等10余个应用场景。”“蓝焰工匠”工作室负责人、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于建琨说。

  2013年6月,怀揣军旅梦想的于建琨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军营。队列训练磨平棱角,军姿定型锻造意志,体能极限锤炼毅力——一层层磨掉的手皮,一个个磨破的水泡,见证了他从青涩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蜕变。参加消防工作的10年间,参与处置1400余起灾情险情、救助200余名困群众、挽回900余万元财产——这是于建琨用实际行动书写的忠诚答卷。

  “正是因为这些年当消防员的经历,所以我想在科技上下功夫,希望能够为他们的安全出一份力。”于建琨说。

  曾在大学时期参与卫星遥感测试的经历,点燃了于建琨心中的科技火种。意识到一线装备有巨大改装潜力的他毅然重拾专业:“为何不能造我们自己的灭火机器人?”切割焊接的火花中,他自学信号转换、FPV图传技术,钻研减速箱齿比。2020年初,首台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应运而生——操作极简、维修便捷、效能卓著,成为基层消防员交口称赞的法宝。

  2020年4月,“科技创新专班”成立,于建琨领命出征数字队站建设。面对海量英文代码,这位硬汉展现出惊人毅力:单词现查词典,技术恶补网课,深夜灯火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200多个日夜,80余万行代码倾注心血,营门智能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一举为基层减负32万条登记台账,真正实现科技赋能、数字增效。

  在于建琨“豁出去、干到底”的精神感召下,创新之火在支队呈燎原之势。他个人手握12项专利软著及软件著作,3项成果获自治区“五小”优秀创新奖;“4G图传头盔”斩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技术革新奖”,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获奖项目;“火蓝先锋智慧管理云平台”获4项国家软著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认证,已在队伍内部全面推广。

  于建琨说:“刚开始觉得这个工作室只是我们的一个展示平台,但现在我发现,各基层单位的一线消防员‘金点子’不比我们少,工作室更像一个孵化基地,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创新和研发的队伍中来。”

  于建琨带领的“蓝焰英才战队”已发展成50余人的“蓝焰工匠”团队,覆盖灭火救援、装备研发、数据应用、宣传报道等5大领域。这位90后“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获得者用行动证明,新时代消防员既能赴汤蹈火,亦能科技强消。

责任编辑:陈丽
本期编辑:腊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