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高中语文3大难题咋破解?油城名师支招暑假预习 “三步走”

2025-08-13  

  教师简介

  邱逸文,市教育研究所高中语文教研员,市邱逸文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新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油城名师”。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升入高中,不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面临“读不懂论述文”“啃不动文言文”“写不好议论文”3大难题。如何破解?邱逸文强调,提升信息概括整合能力、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是关键,并给出暑假预习“三步走”策略,为高中语文学习铺设思维进阶的桥梁。

3大语文难题困扰新生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语文科目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读不懂信息类文本。在现代文阅读里,一些学生难以把握文本的深层逻辑,仅仅停留在寻找关键词的层面;当面对由两则或三则文本构成的群文阅读时,由于文本容量大,一些学生不愿意读,对文本之间的关联以及整体架构的把握能力欠佳,概括尤其困难。

  文言文难以“读进去”。高中语文学习的文言文篇幅较长,而且蕴含大量的文化典故和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层,难以形成连贯的整体语境。

  不会写议论文。在撰写作文时缺乏深入且独到的观点,内容缺乏深度;写作过程中过度依赖套路素材,导致文章缺乏新意和个性化表达;议论文的逻辑结构混乱。

  这些问题背后,体现的是初中和高中语文学科在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语文学习侧重“文本信息提取”,而高中则要求“逻辑分析与价值思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注重基础识记,高中阶段则更重视语境贯通与文化解读;初中作文注重体现生活观察力和情感表达力,高中作文则强调个性化表达以及思维链的完整性。

提升概括整合能力是关键

  在新课改、新高考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从“肢解文本练题型”转变为“在语言实践中培育素养”,着重强调在真实情境中的阅读、表达和文化理解。

  高中语文学科聚焦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4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逻辑推理和创新应用能力。

  其中,信息概括和整合能力最为重要。初中阶段,学生阅读、学习的文本相对短小,内容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文言文体量较小,知识点紧扣教材。

  而到了高中,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文本篇幅显著增长,知识密度大且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想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和关键信息,就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概括和整合能力,要能在阅读过程中,迅速筛选出核心内容,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观点,并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类型的文本阅读题时游刃有余,准确作答。

  同时,在写作中,信息概括和整合能力也起着关键作用。高中作文要求学生能够从丰富的素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并将不同来源的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使文章内容充实、逻辑严密。

  建议学生参考身边的《克拉玛依日报》,从“稿件导读”中学习怎样提取文章关键信息,以及怎样让句式相同、结构一致。这也是高中生结合情境答题训练的要点所在。

“三步走”策略做好预习

  初中毕业生在步入高中之前,想要做好语文衔接准备,关键在于实现从“知识积累”到“素养提升”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结合高中语文的核心要求,即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逻辑性以及文化的理解力,可从3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啃下”文言文。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更长,如高中生推荐书目《论语》《史记》《古文观止》等,不仅文字量大,而且文意更为深奥。高一必读书目《红楼梦》是半文言半白话的作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文字方面的障碍。

  学生可准备带有文言翻译和字词注释的版本,在阅读文言文时,结合文本内容记忆字词含义,而非脱离语境死记硬背。遇到陌生字词时,别急着查阅词典,可先依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再进行验证,以此培养“语境推断能力”, 这也是高中文言文阅读的核心能力。

  在此向大家推荐杨振中编写的《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大家可以选读“成语·典故”“寓言神话”类的短文,每天阅读1篇,先自行进行翻译,再对照译文查找错误。

  《史记选读》也值得一读。大家可以阅读《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等故事性较强的篇章,留意人物对话中所展现出的情感与性格特点,为高中阶段的“人物形象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先读必修书目。高中语文对名著的考查并非仅局限于情节,更侧重于文章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其中,《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是必修的重点名著。 

  在阅读《红楼梦》时,建议先“理清关系”,再“品析细节”。可以借助 87 版电视剧(前 20 集)或者构建“人物关系图”,梳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3人以及金陵十二钗等核心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标记出“黛玉进府”“元妃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关键情节。  

  阅读《乡土中国》时,应当先理解概念,再联系现实。这本书属于社会学理论著作,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内容较为抽象。此时,可以绘制“概念思维导图”,梳理“差序格局”“礼治秩序”“乡土本色”等核心概念的含义。 

  第三,广读现代文本。可以阅读鲁迅的《呐喊》《彷徨》,分析人物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并标记文中运用“反讽”“象征”手法的句子;阅读朱自清、老舍、丰子恺、梁衡、迟子建等作家的经典散文,摘抄其中优美的句式;还可以阅读经典科普读物,例如《这里是中国》《院士爷爷给孩子讲深海》。

  在这个暑假,培养主动阅读、深度思考以及个性表达的习惯吧。每天阅读1小时书籍,撰写百字感悟,坚持下去,你会发觉高中语文其实很有意思。

责任编辑:陈晓丹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