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张芸溪
198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资料解释中首次发现石西构造,1991年9月13日,针对该构造的第一口探井——石西1井正式开钻。该井是准噶尔盆地内唯一一口由剩余重力高指引、经地震证实后在石西背斜上钻探的探井。当年12月4日,石油工人克服了卡钻、井喷等重重困难,成功让该井射开石炭系第三层,经压裂后首次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这一成果不仅发现了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更标志着准噶尔盆地腹部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为盆地腹部的油气开发打开了新局面。

20世纪90年代,石西油田作业区已形成以石西油田为中心,北有石南油田、南有莫北油田、东有陆南油田的大生产格局。(图片由石西油田作业区提供)
1992年12月14日,石西1井获日产油80余吨、日产气近2万立方米,由此,准噶尔盆地腹部第一个高效沙漠油田——石西油田横空出世。作为准噶尔盆地腹部首个新生古储型油藏,石西油田的发现为后续石南、陆梁等油田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也翻开了盆地腹部油气勘探的崭新篇章。

1996年11月26日,石西油田王牌井SHW06井试产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一举创造了当时中国陆上水平井最深等五项最新纪录。(图片由石西油田作业区提供)
1995年8月4日,石西油田第一批开发井顺利投产。次年,石西油田迈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在石西再打一口水平井的议题被提上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办公会。SHW06井应运而生。1996年10月30日,SHW06井胜利完钻。11月26日,该井日产油1025吨的辉煌成绩让所有石油人热血沸腾。SHW06井一举创造了当时中国陆上水平井最深、水平位移及水平段长度最长、井斜角最大、日产油量最高、无水采油量最大五项最新纪录,成就了准噶尔盆地首口千吨井的传奇,圆了几代新疆石油人的夙愿,极大地鼓舞了新疆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的士气。
1997年10月15日,石西油田原油日产突破3000吨;11月10日,新疆石油管理局石西油田作业区成立,为该油田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效运营提供了组织保障。
石炭系油藏是石西油田的主要开采对象,作为国内最大的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其开采难度极大,犹如“在千层酥中提取蜂蜜”——脆弱的裂缝网络、无法注水的开发限制、规模开发后汹涌的底水锥进,都成为世界级难题。
面对石炭系“裂缝发育”和“底水活跃”的问题,石西人通过现场调研、反复推敲、不断论证,首创“水锥形态刻画技术”应对底水活跃;针对优势储层发育不均,创新采用三维地震指导差异化酸化压裂技术,实现了精细开采。这不仅显著提高了产量,更确保了地层稳定,在火山岩油藏稳油控水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国内先进水平。
1998年,石西油田作业区年生产原油突破100万吨,创下“百万吨油田百人管理”的高效纪录。随后,按照“两新两高”(新工艺、新技术;高水平、高效益)的开发方针,相继开发了陆南、石南和莫北油气田。从1998到2012年,该作业区年产油气当量连续15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这一持续稳定的产能输出,为新疆油田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千万吨级大油田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国家陆上油气“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的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石西油田作业区已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当量2900多万吨,同时,凭借卓越的业绩和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先后获得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多项荣誉。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焦力人到石西油田考察时,对这里的开发建设赞许有加,并欣然题词“沙漠明珠”,石西油田从此美名远扬,成为新疆油田重要的“窗口单位”。

上世纪90年代,石西油田处处黄沙漫漫,但石西石油人的创绿之路从未止步。(图片由石西油田作业区提供)

2006年6月,《石西油田开发建设项目》荣获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图片由石西油田作业区提供)

经过三十多年的创绿工作,石西油田作业区已成为一颗“沙漠明珠”。(图片由石西油田作业区提供)

责任编辑:姜蕾
本期编辑: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