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第23个“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市现有听力残疾人1680人,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13.8%。听力残疾人群中,部分人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干预并改善病情,康复是听力残疾人群改变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多年来,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一直以“急残疾人之所急,想残疾人之所想”为出发点,大力开展残疾预防和听力康复服务工作,不断拓宽听力儿童康复服务领域,努力提升我市听障人士的幸福指数。他们用务实的举措和真情的服务,为我市听障人士打开了一扇窗,帮助他们聆听这个精彩的世界。
市残联到学校开展听力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有声音的世界太精彩了!”今年6岁半的星辰(化名)一想起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无声的世界,小脸就沉了下来,“没有声音的世界,真可怕。”
星辰是不幸的,由于一系列因素,直到3岁半上幼儿园时,父母才发现他的听力有问题。这时已经错过了听力康复的最佳时间。
“也怪我们,我和孩子他爸这方面的知识太欠缺了。”星辰的妈妈回忆道,“别人家孩子都会说话了,星辰却只会说爸爸妈妈,可我们以为孩子跟我和他爸一样‘说话晚’,并没有放在心上。”星辰上幼儿园后,过于“沉默”的性格显得极不合群,在幼儿园老师的提醒下,星辰妈妈带他去乌鲁木齐的一家医院做检查。
“我当时还挺奇怪,为什么我家孩子不会说话,医生却让他做听力检查。”想起那段黑暗的时光,星辰妈妈忍不住掩面痛哭,“检查结果一出来,我才明白,孩子之所以一直不会说话,是因为他根本听不见……”
星辰的双耳听力严重受损,属于神经性耳聋,如果不植入人工耳蜗,以后可能永远都会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2018年4月,星辰妈妈带他到北京做了手术。
“手术只是第一步,康复才是最重要的。以后你有什么难处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和孩子。”手术后,市残联工作人员给星辰妈妈打去了电话。人工耳蜗植入费用高达30余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这通电话不仅给他们带去了暖心的宽慰,还给他们带去了两个雪中送炭的好政策——凡是自费进行人工耳蜗手术的0—16岁儿童,只要符合条件,均可申请5万元补贴;实施聋儿听力言语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每年都能获得一万两千元的康复训练补贴。
在市残联的帮助下,申请手续很快获批,短短两个星期,5万元补贴就送到了星辰妈妈手里,康复训练补贴也顺利发了下来。
“真没想到,他们一直记着我家星辰。”星辰妈妈将孩子拥入怀里,动容地说,“手术前我向市残联咨询过一些问题,没想到他们一直把星辰的事情放在心上,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份恩情,我们永生难忘。”
一眨眼,3年过去了,在正规的康复训练下,星辰的听力有了明显改善,虽然表达能力还和同龄孩子有差距,但是他已经彻底告别了那个可怕的无声世界。
星辰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一直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听障患者告别无声的世界。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市残联帮助5位儿童顺利接受了国家免费人工耳蜗项目,6位患儿获得了5万元自费人工耳蜗补贴,30多位听力障碍儿童得到了由市残联发放的康复训练补贴。
“我家孩子是不幸的,但能够生活在克拉玛依,是她不幸中的幸运。”云露(化名)妈妈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声音温柔:“凡是能帮我们想到的,市残联都帮我们想到了,说实话,是他们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底气。”
云露今年才4岁,但她已经配戴了近4年的助听器。
2018年,云露呱呱坠地。医生给云露做完新生儿听力筛查,怀疑她听力障碍,建议家长带她进一步确诊。当云露妈妈得知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耳聋,甚至可能还要接受费用高昂的人工耳蜗手术时,感觉“天都要塌了”。
“孩子才这么小,就要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太可怜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就在云露妈妈陷入绝望的时候,市残联工作人员为她打去了电话。工作人员一方面安排云露去专业机构做一个听力测试,另一方面给云露妈妈说了很多宽心话。挂了电话,云露妈妈紧皱的眉头舒展了,“听他们这么一说,我感觉不是我们一家人在孤军奋战,我们身后还有残联,还有市委、市政府,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云露8个月大时,市残联委托专业机构为她复查了听力,结果显示,云露的听力较刚出生时有了好转,无须做人工耳蜗,配戴助听器即可。
云露妈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在她为价格不菲的助听器犯愁的时候,市残联工作人员再次给她打来了电话,不仅告知了云露的条件符合我市免费申请助听器的资格,还指导云露妈妈填报了相关申请表。手续办得很快,云露10个月大的时候,第一次通过助听器听到了这个世界的声音。
“除了免费获得专业助听器,每年还能获得康复训练补贴,市残联甚至把助听器全年的电池都承包了,工作做到这个份儿上,让人佩服。”云露妈妈说,她带孩子到外地做康复训练的时候,也了解了一些外地的政策,对比下来,她觉得还是克拉玛依听障人群的服务工作做得最贴心、细心。
云露妈妈所不知道的是,我市已经连续17年为600余位听力障碍者免费发放了数字助听器,价值达210余万元。此外,我市每年都会为0—16岁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的儿童提供全年用电池,单笔最高补助近两千元。
多年来,市残联的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急残疾人之所急”的初心——为了让听障人群了解最新政策,他们会主动加听障儿童家长的微信,以便及时沟通;为了让残疾人和家属少跑腿,他们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争取让残疾人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为了帮助听障人群和家庭摆脱困境,除了政策上的帮助,他们还默默扮演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给予残疾人和家属情感上的关怀和温暖。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爱下,在市残联的不懈努力下,我市“告别无声世界、聆听世界精彩”的受益者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11亿年轻人正面临听力受损的风险,到2050年,残疾性听力损失人士数量或将增加至9亿多,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听力障碍的表现都是听力受损,但原因有很多,且针对不同病因治疗也应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听力健康,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爱耳护耳的意识,市残联每年都会在科普宣传上下足功夫,“爱耳日”就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契机。
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年爱耳日期间,市、区政府残工委和市残工委相关成员单位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爱耳护耳知识。例如,连续多年邀请听力学专家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听力健康讲座,普及听力健康知识;在医院、街道(镇)、社区(村)开展听力义诊,为听力障碍人群提供免费的听力检查和听力分析;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爱耳日”的宣传力度,让爱耳护耳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全市听力言语残疾人发放短信无障碍信息补贴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普及了听力健康科学知识,增强了公众防聋治聋意识,还对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爱听力障碍人群,推动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关注听力健康不仅仅在3月3日全国“爱耳日”,更在平时的每一天。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人道、进步、光荣的事业,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3月是春天的开始。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已经将心愿写进了工作计划里:愿人人都能享有健康的听力,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听障人群都能告别无声世界,聆听精彩未来。
来源:克拉玛依零距离
本期编辑:陶映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