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雯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抬头又是一片晚霞红。 3年来,我时常像此刻一样静静地坐着,看着天空不断翻腾的云朵,看着它们从东至西慢慢染上金光。而每每此时,对朱朱——我亦师亦友的朱朱的回忆,总是随着缓缓挪移的霞光,渐次在我眼前清晰。 我,一个广西女孩儿,在距家四千多公里的新疆遇到了朱朱,她是老师,是姐姐,也是朋友。 第一次见到朱朱是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那时我刚上大一,她的一声“我来迟了,不好意思!”把午后昏昏欲睡的我惊醒。抬眼望去,凉凉的微风正好吹起朱朱的秀发,隐约带来一阵清香。那天下午的时光就在愉悦的学术讨论中度过。如今,当时讨论的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朱朱阐述观点时井井有条的逻辑、坚定而有深度的表达让我印象深刻。 大二的某一天,我翻看朋友圈,朱朱的头像赫然出现,旁边是一条“招聘启事”——寻找学生助理。我点开朱朱的聊天对话框,在反复斟酌措辞后附上我的请求,接着便是焦灼的等待。 幸好,这等待很快就得到了朱朱热情的回应,“好呀!当然没问题!明天就来办公室找我吧。” 就这样,我成了朱朱的学生助理。在朱朱的指导下,我的公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显著提升。渐渐地,我和朱朱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学业和工作,我们成了朋友,有着一早驱车去往狼嚎山游玩的经历,也有着闲暇时相约去看电影的快乐时光。 记得有一天,我们看完电影后返校,抬眼望去,远处的建筑像是沉睡的巨人,夕阳的余晖为它们勾勒出清晰的轮廓。那段时间,我陷入初恋中的困顿,心中疲惫不堪,眼见万物宏大,衬得我无比渺小,泪水终于从眼角淌下,我自顾自地将烦恼一股脑全部倾吐而出,朱朱成了我的“听众”。她如大姐姐一样宽慰我、劝导我,告诉我要妥善处理好感情与学业、与未来的关系,那一刻,我和朱朱的师生情化作了更深厚的友谊。 时光飞逝,很快我升入大三,开始了专业实习。实习结束的那天,我收到朱朱的微信:“在哪?能否过来协助办公?” 我急急打车直奔学校,来到朱朱办公室,与她相视一笑,便开始了工作。 编辑、备注、校对、打印、装订……我们默契协作,待一切工作尘埃落定,抬头看向窗外,金色的霞光映入眼帘。 朱朱出去了一会,回来时笑呵呵地拎着几个大袋子回来,汉堡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们并肩而坐,品尝的不只是汉堡的浓香,更是协同劳作后的无限喜悦。 慢慢地,夕阳穿透办公室的窗玻璃,像金色的细沙般洒落在桌面上,给散落的文件和笔记本电脑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办公桌上摆放有序的那些文件材料,是我们心血汗水的见证,也是我们全身心工作的印记。 我和朱朱边吃东西边聊天,身心都得以放松,我们像在海边拾贝壳的孩子,努力搜集着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积攒着迎接挑战的勇气、决心和毅力。 我和朱朱的故事里充满了晚霞,每当回忆起这些时刻,我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仿佛那些炫彩的晚霞也在提醒我,生活中充满了美好和希望。 不虚度白昼,也无惧黑夜,如今,我已然在流走的时光之中悄然成长,这,归功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朱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