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国内超深层页岩油——新疆油田玛页1先导试验区首轮开发井收官纪实

2025-08-13  

  新疆石油报记者 陈娅玲 通讯员 管晶
  烈日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滩烤得像一块发烫的铁板,玛页1先导试验区地表温度直逼70摄氏度,几栋蓝白野营房半环在巍峨的井架周围。
  在其中一间会议室里,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井长李俊和同事们正在开现场会,他的脸被晒得黝黑,但眼睛却亮得很。开会时,他仍不时通过对讲机与前线沟通:“司钻把钻压再加2吨,观察好扭矩和泵压变化,定向记录好动态井斜的变化趋势……”
  远处的沙丘被晒得发晃,热浪一波波滚过脸庞。这是新疆石油人坚守在戈壁一线的日常,也是国内超深层页岩油——新疆油田玛页1先导试验区开发进程中普通的一天。

5月17日,玛湖油区玛页1先导试验区MYHW1003井钻井现场,石油工人现场作业。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超深层页岩油开发被“精准拿捏”

  玛北风城组油藏埋深超过4500米,局部存在异常高压,地层抗压强度极高,岩石矿物组分复杂多变,岩性在纵向上变化迅速,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如同一只只“拦路虎”,给开发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如何在这片“地质禁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联合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新疆石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和西部钻探、渤海钻探、长城钻探等兄弟单位直面技术难点,在复杂的地层条件下寻找“突破口”。

6月9日,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井长李俊在玛页102现场检查井控设备。管晶 摄

  通过无数次机理研究与现场试验的深度融合,攻关团队在超长水平段的高效钻井、钻井提速工具和工艺选择、取心关键节点的精准把控、裂缝预测和泥浆优化等方面先后取得关键突破,技术体系雏形初现,为构建深层页岩油高效开发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
  基于此,玛北页岩油高效开发捷报频传——
  首轮油藏评价井夏215井,以34.8天刷新区块最短钻井周期纪录,首次实现玛51X区块直井40天内(不含取心)完钻;
  玛页1先导试验区MYHW1001井,以7316米完钻井深、2400米水平段长度,一举刷新玛北页岩油最长水平段纪录与国内超深层页岩油井最深纪录;
  丰探103井44天顺利完钻,创造丰探1井区直井最短周期纪录;
  玛页1先导试验区MYHW1002井顺利固井碰压,标志着玛北风城组首轮油井二开井身结构试验开发取得圆满成功。

7月30日,玛湖油区玛页1井区钻塔高耸。卢杰铭 摄

戈壁“钉子户”在井场扎下了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玛页1先导试验区攻坚团队的日夜坚守。
  李俊和同事们已经在井场驻扎了三个多月,每天围着井场转,收集汇总钻台、泥浆、定向、录井等各路信息,一切都是为了“打好打快”。每天,李俊与团队成员或轮值紧盯参数曲线,或研判井下钻头工作状态,或处理钻遇裂缝的地层漏失……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随时处理问题,凌晨被电话叫醒是常事。总之,大家都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8月8日,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井长李俊(左)在查看岩屑。管晶 摄

  戈壁的高温是对现场人员的极大考验,为应对这种极端环境,他们缩短换班时间,从两小时一换缩至一小时,同时多喝水、避开暴晒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现场人员的工服常常被汗水浸透,然后又被晒干,如此反复后结出一块块盐渍。
  “架子立起来,就卯着一个目标干。”这句朴素的信念,支撑着攻坚团队熬过无数个不眠夜。办公室井况监测屏幕上的每一个数字的跳动、每一条曲线和每一个拐点,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一旦有情况,无论烈日当空还是皓月高悬、飞沙走石还是大雨倾盆,攻坚团队都会第一时间现场分析、处理。

踏上新的征程开启新的冲锋

  此次玛页1先导试验区首轮开发井收官,是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在新玛湖勘探开发战略下的关键实践,不仅实现了钻井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的显著成效,更构建起适应超深层页岩油开发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
  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自成立以来,钻井的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团结拼搏和技术的持续创新。这些突破不仅为玛北页岩油“54321”工程目标注入强劲动力,更有力支撑了新疆油田公司“2112”工程建设,助力我国页岩油开发技术迈向更高水平。
  站在玛页102H井场远眺,翻滚的热浪裹挟着钻机的低吟声,在荒野戈壁上回荡,而新一轮挑战已悄然展开。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正以饱满的干劲和强劲的动力,持续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推进智能化钻井技术应用,创新迭代深化地质研究、优化钻井技术等关键环节,全力推动第二轮水平井实现新突破。
  夕阳为戈壁滩镀上一层金黄,温度计的数字缓缓回落,但李俊眼中的光依旧像正午的阳光般炽热。这场未完的征程,早已在钻井平台的轰鸣声中铺展开新的脉络。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王丽媛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