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日报讯(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何婷 阿里甫江·卡德尔 通讯员 徐蓓瑶 赵泽旺 孙长友)新疆油田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在车排子区块成功应用连续油管底封拖动技术,实现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截至8月13日,采用该技术改造的CHX311水平井已持续自喷生产70天,最高日产油量达38吨,平均日产油量达27吨,累计产油超过1700吨,含水率稳定控制在20%以下,相较于邻井下降30个百分点,并有效抑制水侵,产能超出预期。

工作人员向混配车吊装支撑剂,为后续施工作业做准备。顾世超 摄
车排子区块车23—车峰3井区石炭系储层地质条件复杂,边底水活跃、非均质性强,传统改造工艺易引发裂缝与水体沟通,造成油井见水快、产量递减迅速。
针对这一难题,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创新引入连续油管底封拖动技术,通过机械定位器精准感应套管接箍,结合油管测量长度二次复核,实现毫米级精确定位。同时,优化封隔器结构,显著提升层间隔离可靠性,实现一趟工具多段作业。施工后井筒保持全通径,避免了钻磨桥塞的复杂工序,极大简化了后期修井流程。
新疆油田公司应急抢险救援中心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顾世超介绍,该技术应用以来,单段改造时间缩短至1.5至2个小时,全井作业周期减少50%以上。通过优化滑溜水体系和低密度支撑剂配比,有效促进裂缝扩展与长期导流能力,改造后裂缝半长较常规工艺延长30%,初期产量提升2倍。
目前,该技术已被纳入新疆油田标准化施工体系,并在车排子区块完成4井次现场应用,平均单井日增油15吨,含水率下降20%,展现出良好的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这一突破为类似边底水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进一步提升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武海丽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