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强化创新驱动 锻造工程利器——新疆油田用硬核科技“破译”能源革命“密码”

2025-05-21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高宇飞 通讯员 高迎春

  近年来,新疆油田公司以科技创新之钥锻造工程技术利器,在传统油气、新能源、数智化三大核心业务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尤其在聚焦“2112”四大工程上全面发力,工程技术的迭代升级为新疆油田公司全面建设5000万吨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提供了坚实保障。

突破工程技术壁垒

攻克世界级开发难题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日益枯竭,全球能源行业纷纷将目光投向非常规、超深层油气藏。但这类油藏储层物性差、埋藏深、高温高压等地质条件给工程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新疆油田工程技术参谋部——采油工艺研究院(监理公司)直面挑战,在“钻井提速无极限、压裂提效无极限”理念的支撑下,攻坚克难,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钻井压裂施工现场。(图片据新疆石油报资料库)

  在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针对源储高频互层、层理发育限制改造体积的行业难点,该院在“高密度+高强度+低成本材料”压裂模式基础上,迭代以“精细化设计+协同化提效+一体化套变防控”为核心的体积压裂2.0技术,支撑了150口井高效压裂,单井费用节约120万元,套变零丢段,单井EUR显著提升。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勘探中,针对下组合“一深、一陡、一窄、两厚、两高、多复杂”的世界级难题,该院持续攻关完善超深井钻试技术系列,亚洲第二深井——清北1井钻深突破9000米,为准噶尔盆地开展深地科探工程提供经验借鉴;天湾1井实测地层压力171.78兆帕,成为国内唯一顺利取得完整资料的特高压井。

深耕碳新与数智化

智绘绿色转型新图景

  在油田转型过程中,新兴产业成为油田发展“第二曲线”。推动工程技术数智化、“油碳新”深度融合,成为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人员的重要责任。

员工在新疆油田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巡检。(图片据新疆石油报资料库)

  聚焦油田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深化源汇匹配及CCUS场景构建,强化二氧化碳“捕输注采”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和试验,为二氧化碳驱试验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助力公司2024年注碳量突破50万吨。

  同时,研究人员积极贯彻“油气热电氢融合发展”理念,聚焦油气炼化、清洁电力、清洁热力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布局,支撑公司累计获得并网指标782万千瓦。

  锚定“数智工程”建设目标,研究人员坚持数据+AI两大抓手,建立中国石油首个基于实时数据的钻井远程分析系统,累计支持水平井166口,支持井段平均工期由47.8天缩短至31.2天,年节约钻井费用8000万元;形成压裂远程实时监测报警技术,牵头承担中国石油储层改造工程管理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

构建融合创新平台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十四五”以来,新疆油田始终把完善科创体系、强化科技保障平台作为重中之重——

  借脑引智,2020年引入罗平亚院士、李根生院士两位院士团队,建成新疆石油石化行业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优中选优,2020年新疆油田首次尝试探索外协竞争性开题,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外协项目竞争性开题比例超50%。目前,该模式已得到规模推广。

  揭榜挂帅,2022年新疆油田启动揭榜挂帅项目,打破原有项目组和研究所限制组建团队,多个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打造T型人才,全面贯彻PMP项目管理理念,鼓励公司工程技术人才承担项目、课题。近年来,由他们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准噶尔盆地致密油开发示范工程》、集团重大试验《准噶尔南缘和玛湖等重点地区优快钻完井技术集成与试验》均以“优秀”评级通过验收。

工程技术科研团队在评价玛北页岩油免配交联聚合物压裂液性能。(图片据新疆石油报资料库)

  成果专利硕果累累,近年来,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授权专利达157件,相关知识产权申报、授权数量连年增多,工程技术领域获各级专利奖6项,获公司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2项。

  站在新的起点,新疆油田将持续秉承“工程育人、技术立院、文化凝心、创新引领”的工程技术发展理念,以方案研究为龙头、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为两翼,以创新资源平台为纽带,突出科技创新,突出人才培养,注重成果转化,优化业务布局,培育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产品,强化决策参谋与一体化技术支持,为支撑建设5000万吨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吕梦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