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俊澈(复旦大学)
克拉玛依,是一座在戈壁荒原中崛起的石油之城。此次暑期实践,我有幸来到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亲身参与其日常工作,尤其是聚焦于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专项视察以及人大代表“进网入格”参与基层治理专题调研这两大核心任务。
这不仅为我观察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机会,更让我近距离体悟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在边疆大地从理论转化为丰富实践、焕发出蓬勃生机的绝佳契机。
实践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触角的深度延伸
克拉玛依市是全疆首个在市(州)、县(区)、乡(镇)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城市,这一举措的核心目的在于将项目的最终决定权交还人民。政府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建议。人大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对征集项目进行可行性、必要性、普惠性论证,形成候选项目库。在克拉玛依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由全体人大代表对候选项目进行差额投票表决,最终确定正式入选的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结果具有法定效力,向社会公布,政府承诺全力推进落实。
在此次暑期实践里,我全程参与了克拉玛依市人大组织开展的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专项视察工作。视察组不仅系统且详细地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项目进展、资金保障、现存困难以及下一步计划的汇报,还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查看。
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我看见了楼体保温加固、管网更新、适老化设施加装等工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居民代表也在现场表达了对居住环境改善的喜悦与期待;在城市绿地面积提升项目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在戈壁滩上植树造林的艰难,也更加了解到克拉玛依市为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所经历的艰辛以及付出的巨大努力;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我目睹人大代表们围绕全市新安装的“分道器”展开了热烈讨论,交管部门负责人则认真细致地解答代表们提出的每一个疑问。
视察过程充分体现了人大监督的“闭环”特性。人大不仅将群众的“民声”通过票决制转化为决策的“民生”,更通过持续性的跟踪监督,强力推动政府将“纸上规划”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落地实景”。代表们提问细致,政府部门回应坦诚、措施具体,整个过程就是“把决策的落实晒给群众看”的生动体现,让“人民当家作主”变得可触可感。
我还参与了人大代表“进网入格”开展基层治理的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7个街道(乡镇)、12个社区(村),深入理解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架起一座座民意反馈的连心桥,促成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落地。
克拉玛依市各级人大代表按选区或工作生活地编入相应基层网格,相关代表通过定期接待、走访入户、线上联络等方式,与网格内居民保持常态化联系。代表们聚焦网格内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微实事”,如环境整治、邻里纠纷、便民服务等,收集问题后,通过代表建议、向社区(村)或街道(乡镇)反映、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解决。
在社区(村)的实地走访中,无数鲜活的案例展现了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在一个老旧小区里,人大代表在走访中了解到,独居老人普遍存在紧急呼叫不便的问题。代表迅速形成建议并协调社区、民政部门,为该网格数十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呼叫”装置,通过该装置,老人可直接联系社区服务中心。在远离克拉玛依市中心的一座村庄里,村民向代表反馈出行不便的问题,代表全力协调公交公司前来调研,最终促成了公交线路投入试运行。
“进网入格”机制极大地缩短了民意反馈的链条,使人大代表成为扎根基层的“传感器”和“稳压器”。它成功地将人大代表的履职平台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具象化为促成一件件民生微实事落实落地的具体行动,真正在基层架起了一座座坚实的“民意反馈连心桥”。
实践体悟:触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在各委办老师们认真细致的工作指导中,我对人大的理解从抽象概念走向真切体悟,深刻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边疆治理中展现的强大生命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绝非抽象概念,在克拉玛依,它是一个个被人大代表庄严票决确定、具有法律效应的民生项目;是人大代表在网格中记录的民情笔记。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
人大工作绝非纸上谈兵,它的生命力在于一次次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调研;在于一条条带着泥土气息、反映群众真实心声的民情民意的收集、梳理与反馈;在于对政府施政依法、持续、有力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公共资源真正用于解决人民关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庄严承诺更是行动指南,无论是通过差额票决精准锁定年度民生大事,还是通过“进网入格”快速响应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克拉玛依人大工作的核心逻辑始终是回应人民期盼。这种回应不是被动地应付,而是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和机制,主动将人民的意愿吸纳进决策、贯彻于执行、体现于结果,最终切实落到实处。
在克拉玛依这样的多民族聚居的能源型边疆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整合了各方利益诉求,用票决制保障项目普惠性;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进网入格”化解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民意基础,是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总结与思考:边疆热土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克拉玛依之行,对我而言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民主实践的深刻教育。在这片流淌着“黑色黄金”也孕育着“民主实践”的热土上,“人民当家作主”的画卷正愈发清晰动人。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制度化的方式确保了民生项目的“民意含量”,是民主决策、民主协商的典范,实现了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人大代表“进网入格”,是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它激活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末梢神经,将民主的根系深深扎入基层土壤,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响应速度。
这两项创新实践,共同构成了克拉玛依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体两翼”,充分证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能有效运转于国家层面,更能深深植根于边疆基层,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在克拉玛依的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边疆的生动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更凝聚了社会共识,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注入了强大的民主动能和制度活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铭记在克拉玛依触摸到的民主温度与实践力量,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努力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晓丹
本期编辑:王若惟